News 新闻中心
“算法操纵”是定制热搜背后的另一只推手
□张兆祎(南京师范大学)
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社交媒体的热搜、榜单等排行榜,已经成为用户获取当前热门信息的重要渠道。理论上,热搜、排行反映了当前用户最关注的话题。但近年来,网络水军、平台算法等操纵手段的滥用,让人们对热搜榜单的质疑不绝于耳。当热搜成为生意,不但浪费了宝贵的社会注意力资源,而且可能动摇社会的诚信基石、扰乱社会秩序。
近日,河南新乡警方摧毁了一个拥有大量“网红”“大V”账号的特大网络水军犯罪团伙。网络水军通过控制大量账号,使用专门的软件进行批量转发、点赞、评论,将客户指定的内容推上热搜。
网络水军的产业链条错综复杂,涉及虚假流量、广告植入、舆论操控等多个方面。如今,他们还掌握着一些网络“大V”账号。他们利用“大V”作为某一群体中的意见领袖的影响力,参与转评赞或进行无痕广告植入,甚至通过发布不带商业内容等话题来引爆热度,实现话题冲榜。
除了网络水军外,算法操纵是定制热搜背后的另一只推手。通过算法来对热搜进行干预的方式多样,根据某平台公布的算法,热搜词的热度计算公式为(搜索热度+讨论热度+传播热度)×互动率。而这些指标,其实都有被操纵的可能。比如搜索热度,就可以通过操纵点击跳转搜索的量来增加搜索热度,更不用说自动推送信息展示的数量也受到算法的控制。
算法的不透明性和可操纵性,为不正当的商业行为提供了空间。平台的算法,掌握着信息的“生死大权”,如果被算法看中,就会瞬间成为“爆款”,如果不入算法的法眼,哪怕再香的酒也只能在深巷里无人问津。
而对于每个用户来说,平台算法更是一把双刃剑,可以通过个性化推荐机制减少信息检索时间。但与此同时也会造成“信息茧房”和“时间黑洞”,让用户沉迷在算法认为他“感兴趣”的内容中,耗费大量的时间,用户获取更多信息的权利被限制,平台却成功占据了更多的用户时间。
面对网络水军和算法操纵的问题,平台的责任尤为重大。新浪微博作为国内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,曾因热搜榜单问题两度被约谈,并下线整改。然而,整改后的热搜机制是否真正公正、透明,仍然存在疑问。
近年来,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制定、修订与完善,为优化网络环境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。2022年,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《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》明确指出,不得利用算法屏蔽信息、过度推荐、操纵榜单或者检索结果排序、控制热搜或者精选等干预信息呈现等。相关部门依托“清朗”“净网”等专项行动,也让打击治理“网络水军”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。但我们仍需认识到,网络水军的行为越来越隐蔽和复杂、算法迭代愈加快速,打击治理工作不仅是技术能力的考验,更是一场需要多方协同、持久作战的战斗。
热搜榜单,作为反映社会热点和舆论动态的窗口,其真实性和公正性对社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。网络水军产业链和算法操纵,不仅是技术问题,更是伦理问题。只有当平台、监管部门和网民共同努力,才能推动热搜榜单的清朗,维护网络空间的秩序和诚信。